类型:手机办公 更新:2025-03-07 18:02:38
说明:安全下载是通过360助手获取所需应用,安全绿色便捷。
Manus是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以拉丁语“Mens et Manus”(手脑并用)为名,不仅突破了传统对话式AI的局限,更实现了从“思考”到“执行”的跨越式升级。通过多智能体架构与云端自主任务处理能力,Manus能够像人类助手一样独立完成从复杂数据分析到创意设计的全流程操作,甚至能在用户休息时异步完成任务交付。其发布首日官网访问量突破千万量级,更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AI智能体板块单日涨幅超5.6%,成为年度现象级技术突破。
《Manus》的诞生源于创始团队对AI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创始人肖弘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开发企业微信服务工具“微伴助手”,积累了B端场景的实战经验;首席科学家季逸超则从高中时代便深耕科技创新,其创立的PeakLabs曾获红杉资本投资。团队将“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作为核心理念,主张当数据质量、模型能力与工程架构达到临界点时,AI的自主执行能力将自然涌现,而非依赖预设功能模块。这一理念的实践始于2024年北京团队的立项研发。通过整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与自监督学习技术,团队构建了多模型协作系统,并在云端虚拟机中实现任务中断恢复机制。产品定位上,Manus避开了与OpenAI在通用大模型的直接竞争,转而聚焦“执行层”价值,通过Monica插件积累的千万海外用户快速切入企业市场。
1、真正的端到端交付:不同于ChatGPT仅提供建议,《Manus》直接输出完整成果。用户输入“制作小米SU7的十页PPT”,系统能在1分钟内完成资料检索、排版设计甚至动画特效添加,直接导出可演示文件。
2、异步云执行架构:任务在云端虚拟机独立运行,用户可随时关闭设备,待完成后通过移动端查看结果。这种设计使其能处理耗时数小时的数据清洗任务。
3、多智能体协同机制:采用Multiple Agent架构,各代理既分工明确又动态协作。在简历筛选中,规划代理识别岗位需求,执行代理异步分析500+简历,验证代理则通过交叉比对淘汰虚假信息。
4、商业场景深度适配:针对企业用户的Artifacts机制,可将销售数据分析、供应商比价等流程标准化封装,形成可复用的智能工作流。
1、自主任务执行系统: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下达指令后,《Manus》可将任务拆解为规划、执行、验证三阶段。例如生成市场报告时,规划代理自动调用行业数据库,执行代理操作Excel完成数据分析,验证代理则通过对比历史案例优化结论。
2、跨领域工具链集成:深度整合200+行业工具,包括设计软件Canva、数据分析工具Tableau,甚至能调用Python环境编写代码。在股票分析场景中,《Manus》可自动抓取财报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并生成可视化报告。
3、持续学习与记忆网络:通过知识库(Knowledge)记录用户偏好,例如某用户习惯用Markdown格式接收报告,《Manus》会在后续任务中自动适配输出形式,实现个性化服务。
1、市场狂热:内测邀请码在二手平台被炒至5万元,团队紧急声明未开设付费渠道,并承诺逐步扩大测试规模。
2、资本涌动:发布当日AI智能体板块领涨,华丰股份10天8板,算力概念股持续走强,反映出市场对Agent技术的强烈预期。
3、技术争议:部分开发者质疑其架构与Anthropic的ComputerUse相似,认为本质是整合现有大模型而非底层创新。对此团队回应称,工程化封装能力与工具链深度整合才是核心竞争力。
4、行业竞速:谷歌Project Astra、微软Copilot Studio加速布局,OpenAI宣布将推出“博士级Agent服务”,预示2025年将成为AI Agent竞争元年。
《Manus》的诞生标志着AI技术从“辅助工具”向“数字同事”的范式转变。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效率,更在于重构人机协作边界——当AI能自主完成从指令理解到成果交付的全流程,人类得以将精力集中于战略决策与创造性工作。尽管面临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的挑战,《Manus》团队把握的3个月战略窗口期,以及其在企业服务场景的快速落地能力(如用友网络ERP集成),已为国产AI技术开辟新路径。正如创始人肖弘所言:“这不是一场技术表演,而是工作方式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Manus》正书写着中国AI创新的重要篇章。